首页
>新闻动态>地方动态>市级工会

淮安市总工会以“才”为先 推动基层工会提能增效

发布时间:2021-12-29 浏览次数:

近年来,淮安市总强化人才培养,实施干部人才“培育工程”,坚持自主培养与对外引进相结合,用好用活人才,激发创新活力,实现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相统一,不断推动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基层工会提能增效。

一线“励才”,锻造年轻干部实战“铁铠甲”。全面推行市县工会工作联动一体化制度,将人员下沉到基层县区。以服务职工为工作导向,以提升做好职工群众工作能力、锤炼扎实工作作风、厚植为民情怀为出发点,注重一线历练,把基层最前沿作为工会年轻干部提升综合素养、淬炼实践能力、密切干群关系的“主阵地”。结合工会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活动,市总先后选派21名年轻干部下沉各县区,帮助解决基层工会组织难点焦点问题。指导督促7个县区结合工作实际,分别派驻县级蹲点工作组。实行“软服务”和“硬设施”两手抓,在扎实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入会等工作中,整合各自优势,两级联动,达到“1+1>2”效果,真正实现人往基层走、心往基层想、劲往基层使,源源不断为基层工会工作开展注入“新鲜血液”。

择优“聚才”,倾力培植社工发展“梧桐树”。充分发挥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作用,出台《淮安市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根据职业水平等级、工会工作年限、学历、职务、职称等建立工资档级逐级提升制度;探索工会社工在工会组建、集体协商等重点工作的绩效考评和激励制度,将业绩工资与工作实绩考核结果相挂钩,做到待遇同步增长、职业发展统一考虑。坚持政治素质和能力相结合的标准,连续2年共招聘46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充实到符合条件的县区镇街、开发园区,着力打造一支稳定、成熟、有效能的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为工会组织活起来转起来提供不可或缺的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持。目前,全市已有5个县区率先实现镇街社会化工会工作者队伍全覆盖。

用心“育才”,深挖工会干部培养“源头水”。坚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实行统筹管理、分级负责、分批实施,探索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新模式;编撰《县级工会规范化建设工作操作手册》《工会工作手册》《职工服务手册》等业务指导教材,发放各类手册1万余册,保证基层工会干部人手一本;建设“名师名课”资源库,每年安排不少于两场的县级工会干部专题培训班,就县区反馈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剖析,结合新形势和工作实际,学习研讨,保证县区工会干部既能学到理论,又能掌握实践,着力提高市县工会干部的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切实把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作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任务,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突出的工作成效,取信于职工群众。沈玉 通讯员 杨栋 )


作者:杨 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