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海陵区总工会:高举劳模旗帜 凝聚奋进力量
今年以来,海陵区总工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全区掀起学习劳模、争当先进的新高潮,不断引导职工群众在新征程中迸发出更加磅礴的力量。
一是挖掘宣传“走心点”,激发争当劳模的热情。加强劳模题材新闻信息的创作力度,与省市区作协合作,邀请6位知名作家对劳模工匠进行深度采访和艺术创作,创新宣传媒介手段和叙事方法,树立起新时代劳模的立体形象。丰富“520劳模工匠主题日”形式内涵,如打造劳模工匠主题游园、定制劳模工匠“名牌” 劳模工匠积分管理清单等,着力提升品牌效应,让5月20日成为全区盛大节日。扎实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企业”工作,在此基础上打造实境课堂,尝试开设劳模工匠劳动课程,让学生在生产车间、科研场所感受伟大的劳动精神和劳动创造的价值,助推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不断深化从小爱祖国、长大为祖国的价值追求。
二是丰富劳模“新人设”,迸发勇当劳模的豪情。制定《劳模工匠积分管理清单》,强化动态管理,将不同级别的劳模进行分类,试行对劳模工匠参与社会服务、技能竞赛、师徒结对等方面进行量化管理,形成科学的劳模工匠服务管理机制。指导企业关心关注劳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劳模的薪酬待遇,在劳模评优、提拔重用方面给予倾斜,让劳模成为一面旗帜,带强一支队伍。
三是打造精致“样板间”,焕发爱当劳模的深情。开展劳模创新工作室党支部“双创双提升”行动,由劳模先进组织和带领其他成员提升工作室整体创新能力,推动全区现有劳模创新工作室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探索劳模创新工作室与科技镇长团“团室联姻”机制,鼓励支持创新项目孵化、成果评选,推动实现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敞开劳模创新工作室大门,将其作为职工业务学习、技术交流、技能提升的平台,成为职工成长的“大课堂”、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成果转化的“中转站”。
四是聚力拓展“真获得”,触发乐当劳模的激情。注重与市区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研究制定“礼遇劳模”政策,探索提供公交免费乘、市内免费游、子女夏令营等福利待遇。及时为劳模工匠排忧解难,主动关注在疫情期间劳模工匠状态及生活状况,尤其是困难劳模的服务工作,通过走访慰问、发放补贴等方式保障其身心健康,解决后顾之忧。探索发放劳模工匠电子服务卡,实现便捷的劳模工匠身份证明,从而享受优待,增强劳模的自豪感、幸福感。(泰州市海陵区总工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