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贾汪区总工会“三抓三着力”推动劳动争议调解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
徐州市贾汪区总工会将深化劳动争议调解,维护和谐劳动关系作为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维权途径,创新维权手段,提升维权质量,在落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工作中彰显工会的担当和作为。
“上下同步”抓基础,着力推动劳动争议调解规范化。推进平台阵地建设。在完善区级法律援助服务中心、镇级法律援助服务站点的基础上,在企业密集区、产业集聚区创新打造产业工人法律服务共享中心,为职工提供最便捷的维权服务。打造线上法律服务调解平台,搭建远程视频调解系统,以信息化手段化解矛盾纠纷,实现法律维权服务多轮驱动。完善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落实《贾汪区总工会关于加强镇、街道、功能区和工业园区工会法律援助站建设的指导意见》,规范平台建设;落实《贾汪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制度》,规范调解行为;继续运用好《贾汪区基层工会工作量化考核方案》,调动各级工会和劳调员工作积极性。推进劳调队伍“扩容、提质、增效”。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扩大兼职调解员来源渠道,广泛吸纳法学专家、仲裁员、律师、劳动关系协调员、退休法官、退休检察官等专业力量参与调解。加强对调解员的培训指导,通过组织系统理论学习、集中培训、现场教学、远程指导等方式,提高劳调员业务能力和办案技巧。同时落实“以案定补”工作经费对调解员进行调解补贴,有效地提升基层调解员的调解能力和调解积极性。
“左右开弓”抓效能,着力推动劳动争议调解专业化。坚持法治化思维。做实工会法律维权阵地建设,聘请8名律师轮值坐班,全天候受理职工维权案件,提供“敞口式”法律咨询、“免费式”法律援助、“突发式”法律调解,解决职工依法维权代理难、付费难等问题。坚持前置化服务。以区法律援助中心为后盾,以街镇(园区)法律援助工作站为支撑,以产业、企业争议调解委员会为抓手,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职工维权服务网络,做到“第一时间”介入、做实“第一环节”处置、做好“第一现场”化解,及时、高效、快捷处理劳动争议纠纷,切实做到将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坚持数字化服务。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创建职工线上维权载体,推动职工维权“线上办”“零跑腿”。在“贾汪工会”微信公众号开通“法律维权”功能,提供全天候在线接访、法律答疑服务。创建职工维权案例智库,展示最新政策法规和典型案例,配备案例解读和律师在线指导服务,方便职工自主查询。
“内外联动”抓合力,着力推动劳动争议调解品牌化。强化部门联动。加强与司法、人社、法院等部门的工作沟通,形成矛盾联调、力量联动、信息联通的工作格局。联合司法部门建立联调快速维权机制,通过设立联调法律援助窗口,构建工会与司法依法援助职工、调解劳动争议的工作合力;联合人社部门建立调裁共同维权机制,从调解前的案源协调、调解中的流程及文书规范,到调解后的调解书置换,都做到与劳动仲裁院保持一致、无缝连接;联合法院建立诉调和谐维权机制,畅通对接渠道,依法落实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形成委派调解、委托调解和协助调解等工作机制。主动参与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处中心建设。积极融入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发挥职能优势,向劳动人事争议联合调处中心派驻调解工作人员,办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参与联动化解、提供业务支持。加强调解品牌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劳调会规范化建设工作,全面加强调解组织、队伍、业务、制度和保障工作。扎实开展“品牌调解室”创建活动,注重挖掘明星调解员,创设个人品牌调解室,发挥个人优势及品牌效应,引导群众主动上门请求调解矛盾纠纷,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提升调解质效。上年度共办理劳动争议委托调解案件285案次,协议金额720余万元。镇级工会办理咨询类案件384件次,调解类案件170件次,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260余万元。(张文博 通讯员 徐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