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工会驿站“进阶记”
江苏工人报讯 清晨六点,天刚微亮,做保洁的王大姐,轻车熟路来到工会驿站,对着刷脸识别系统,大门应声而开,接上热水,把自带的早饭放进微波炉,坐在里面“歇哈子”(扬州方言“休息一会”),优哉优哉地吃着热气腾腾的早饭,温暖的气息瞬间弥漫在整个驿站。
在扬州,像这样可以供新业态劳动者歇脚的工会驿站已有700多家,不仅布点越来越多,开门越来越便捷,服务越做越实:刷脸进门、24小时不打烊、歇脚充电、读书看报……工会驿站不仅建起来、用起来,更在活起来、亮起来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选择“黄金地段”把驿站“建起来”
位于工人文化宫广场的“24小时工会驿站”,位于闹市区文昌商圈的中心,紧挨着扬州市总工会大楼,更是工会驿站的样板。这里的服务更加多元,不仅有茶水供应、共享充电、爱心雨伞、阅读休闲等服务,还设有免费理发室,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
工会驿站“建起来”不是简单挂块牌子,而是让职工“第一眼就能进去”,市总工会把驿站当“家门”来设计:
驿站建在哪?选址有个“黄金一公里”概念,就是紧挨着银行、邮政、电信、中石化、中石油等临街网点。乍一看,这里人流最密、招牌最亮;其实,这些地方通常是户外劳动者相对聚集、经常出入的区域。
职工群众在哪里,工会驿站就建在哪里。作为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前沿阵地,其选址和布局必须以方便职工群众为原则,扬州坚持把工会驿站建在党群服务中心、公园、广场、车站、工业园区、商场、快递企业等场所,建在重点工程建设工地、公交场站、加油站、住宅小区等附近,形成了完整的矩阵。
驿站怎样建?扬州市总工会规范工会驿站设施配备标准、统一标识、明确驿站管理单位负责人、成立三级监督队伍并公开监督电话、建立工会干部轮流到驿站服务制度、制定最美驿站评比标准、智能化驿站建设标准等。
2018年以来,扬州全市累计建成796家工会驿站,其中由工会自建驿站20家。工会提出建设和服务标准,对建设成功的驿站进行授牌和一定的物资和运维经费补贴。同时动员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将更多的便民服务和爱心互献活动进入工会驿站。将驿站作为宣传服务阵地,将国家法律法规、政府的惠民政策、工会服务职工的制度内容等进行宣传,并实现扫码服务功能。
推进“智能升级”把驿站“用起来”
怎样找到身边的工会驿站?扬州将所有驿站标识到电子地图上,实现“高德一键到”,搜索“工会驿站”即可导航,同时将494家工会驿站接入全总职工之家APP,串联起一张张“暖心地图”。
怎样进入工会驿站?开门“三选一”——刷脸、刷工会会员码、微信扫码,外地游客直接刷身份证也能进;
职工群众需要什么服务,就及时提供什么服务。桌椅、冰箱、微波炉、饮水机、充电排、急救箱、雨伞、书刊为标配,有条件再加上AED除颤仪、按摩椅、台球桌、换电柜、有声图书墙等设施。
建好如何用好?
在时间上补位——53家24小时智能化驿站全部“亮灯”,成为城市里的“温暖坐标”。
在服务上补链——“15项+”清单出炉:送凉爽、送法律、送医保、送电子书卡、送优惠餐、送免费理发、送爱心雨伞、送女性关爱包、送交通安全课、送入会礼包……能送尽送;
在管理上补短板——聘请基层工会干部、户外劳动者、社会人员对挂牌的工会驿站每月进行1次以上的暗访,并上传相关图像和视频,对不符合标准的立即下架处理,注销高德地图标识。
几年来,全市共对155家工会驿站进行了摘牌处理,并动态发展了一批新的符合条件的工会驿站。每年对服务人次多、服务质量高的驿站进行“最美驿站”评比,并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
目前,工会驿站从“纳凉取暖、休憩饮水、避风遮雨”的“1.0版本”,进阶到运用智能化技术手段集“思想引领、就业帮扶、维权服务、技能培训”等为一体的“2.0版本”。全市已经建成智能化工会驿站87家、全国最美驿站21家、江苏省最美驿站108家。
创新“干部轮值”让驿站“亮起来”
干部“沉”下去,资源“聚”进来。
西湖镇经圩村把废旧集装箱改成“有圩”驿站,村集体经济拿出3万元做装修,快递网点捐赠2组换电柜,村民自发轮流送凉茶,日均接待超100人次;邗江区推出“六门工作法”,引领广大外卖骑手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服务城市基层治理,成为移动“网格员”;仪征宝能广场驿站设“爱心互献专柜”,为困难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常态化献爱心……
高邮市今年3月开始,创新“我当一天馆(站)长”机制,由市总工会机关干部和41名乡镇园区及系统直属工会主席、主任组成的服务团队,通过“沉浸式体验”收集诉求,用实实在在的举措提升服务质量。
“轮值”实训不仅提升了基层工会干部的能力作风建设,通过定期调研户外劳动者的需求,及时改进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让工会驿站等工会阵地与职工群众“零距离”。“这才是工会服务的正确打开方式!”职工们的留言墙上满是这样的暖心评价。
“我们要定期开展工会干部‘当一天站长’、工会服务进驿站等活动,确保工会驿站真正实现‘建起来、用起来、管起来、亮起来’。”在10月27日的全市工会驿站建设推进会上,扬州市总工会分管负责人强调思想认识上要有“足够程度的重视”、功能作用上要有“足够有力的举措”、制度机制上要有“足够的制度保障”,以三个“足够”让驿站“亮起来”。
城市睡了,驿站醒着;劳动者脚步不停,工会灯火不灭。
从“建起来”到“用起来”再到“亮起来”,扬州把796颗“小灯泡”串成一条温暖的“工”字号天际线,照亮每一个为生活奔跑的身影,也照亮自己——这里,不只有瘦西湖的月色,还有工会驿站长明的灯。(胡俭 高云 郭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