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清江浦区突出“三个聚焦”合力为企业办实事更好实现节约集约用地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在开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十四五’”劳动竞赛中,各级党政工组织认真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两在两同”建新功精神要求,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以“抓服务、办实事”为鲜明导向,以为企业办实事更好实现节约集约用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突出“三个聚焦”合力抓好相关专项工作,积极投入“服务项目建设打造美丽家园”劳动竞赛活动中,着力在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实效。
一是聚焦节地发展确保重点项目用地。该区紧紧抓住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五水环绕、两河穿城”的生态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理念,紧紧围绕全力打造美丽中国、美丽江苏、美丽淮安的“清江浦样板”总体目标任务,科学制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规划,统筹推进北部主城、南部新城、活力港城“三城”建设,重点打造北部主城历史文化核心区和新兴产业集聚区,以及南部新城产城融合示范区、港产联动活力区、特色田园风貌区“五大功能区”,突出抓好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盘活城市存量资源,优化城市综合治理三件事情,具体抓好土地征收成片开发、低效用地清理、争取省重大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工业厂房办证等重点工作,全力保证重点项目用地,更好提升节地发展水平。区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推进会、低效用地清理工作等专题会议,扎实推进今年第一批14个土地征收成片开发工作,大力推进黄码港、顺丰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科学谋划第二批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抓好当下项目落地和未来产业布局的平衡点,统筹做好南部新城、港城以及和平工业园片区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全力推动土地征收成片开发等工作走在前列。列出问题清单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坚决清理整治产出少、隐患多的低效企业,腾出土地加快推进新的项目落地建设。清河经济开发区、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直相关部门、镇街以及平台公司的党政工组织,组织干部职工坚持需求导向,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投入“聚焦节地发展确保重点项目用地 建设美丽家园”劳动竞赛活动中,不断取得积极成效。打造港产联动活力区是实现节地发展的好项目,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和区相关单位合力攻坚,在规定时间获得省重大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计1078亩,其中益海嘉里农业深加工项目获得729亩,黄码港提升工程项目获得349亩,为有力保障以黄码港为龙头,加快省运河航运公司总部以及中农联、顺丰等项目建设,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创造了好的用地环境。中农联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是服务淮安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的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后将极大优化淮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布局,促进淮安涉农产业繁荣发展,助推淮安全国农副产品流通重要节点建设。分局局长刘兆军带领相关工作人员赴中农联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现场服务会办项目推进,明确了项目在交通组织、功能分区、商业业态设置及建筑外立面色彩风格等方面的优化提升意见,并根据会办会意见,切实抓好超前服务、提质增效等工作,为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更好用地环境。
二是聚焦打造“两大功能区”更好提升企业节地发展水平。紧紧围绕重点打造北部主城历史文化核心区和新兴产业集聚区,突出抓好以“真金白银”扶持各类企业发展壮大、全力打造大运河“百里画廊”标志性区域和对低效用地企业开展“体检”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工作,更好提升节地发展水平。区出台以《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为统领,涵盖工业、服务业、农业、文化产业等多领域的“政策包”,以“真金白银”扶持各类企业发展壮大,今年以来,已分四批次向219家企业兑现扶持资金9445.6万元;另一方面创新实施高质量跨越发展差别化考核,将镇街考核指标由原来的60项优化整合为35项,推动各镇街更加聚焦守牢“三条底线”、做好为企为民服务、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等主责主业。围绕全市建设大运河“百里画廊”部署,与国开行合作启动了总投资103亿元的全省首个大运河文化带城市更新类“一线七点”项目,主要包含“1415”街区、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中心、文庙片区、都天庙片区、清晏园周边、石塔湖片区、化工新村片区和清江浦里运河沿线8.5公里范围,通过串点成线、协调联动,将整个区域范围打造成为历史文化与生态景观相得益彰的特色风光带,各项工作有序有力推进,成为开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十四五’”劳动竞赛主战场之一。认真贯彻《淮安市存量土地资源盘活利用实施方案(试行)》精神,坚持规划引领,对项目用地规划、功能布局及建筑施工环节提出节约集约方面的建议和要求,着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率。以清河经济开发区为试点,区成立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编制《淮钢周边整治暨金象路两侧地块低效企业处置方案》《清河经济开发区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处置工作三年行动方案》,制定了低效用地认定书、处置流程图和奖惩激励办法,为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处置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坚持集中连片处置再利用和“先安置、后搬迁”原则,对质态良好尤其是规上企业,全力帮忙解决企业过度和安置问题;区相关单位集中力量摸清底数,精准研判,合理制定措施和方案,明确工作时间节点和责任主体,力促闲置低效用地清理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坚持依法依规、一企一策原则,采取政府征收、协议收购、企业置换、破产重组、增资技改、“退二进三”等多种方式,根据企业情况综合施策。截止11月初,区累计实现低效用地再开发773亩,有力保证了总投资50亿元的天鹏锂能产业化项目等重大项目及时落地。截至目前,天鹏锂能产业化项目部分生产厂房等已顺利封顶,累计完成一期土建工程总量的80%左右。正大清江新厂区、天子建设等在建项目顺利推进。力促淮钢特钢产业园、废钢加工等项目早日开工工作按计划进行。
三是聚焦企业和职工需求确保实事办好。各级党政工组织按照“两在两同”建新功精神,以“抓服务、办实事”为鲜明导向,扎实推进工业厂房办证、产教融合、“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等工作,更好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将优质服务送到职工群众手中,更好为《新时代清江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创造好的条件。将工业厂房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第一批项目清单,坚持一企一策、分类施策,妥善帮助企业解决厂房办证问题,进一步优化全区营商环境、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成立解决工业厂房“不动产权证”遗留问题推进小组,全面统筹推进工业厂房“不动产权证”办理遗留问题的解决。分管副局长孙晓带领不动产登记分中心同志,全方位、多角度深入浦楼酱醋食品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调研,从实际情况出发,“贴近企业当面座谈、倾听企业实际困难、走近企业进行帮办”,真正疏通工业厂房办证中的“中梗阻”等企业困难,并做到问题现场协调、问题现场“销号”,将工作做到实处。主动与淮安中远机械电子有限公司、淮安众森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淮安淮扬矿粉有限公司三家企业进行联系,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与困难,针对不同企业不同问题,研究探讨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指导企业完成从材料的准备到申报登记,并为企业进行现场复审、制证、发证进行贴近式登记服务。区切实深化产教融合,坚持服务导向,为产业工人子女入学搭平台,上半年以来协调解决城区企业职工子女入学67人,协调解决进城务工子女入学123人;开展了2期120人次企业管理人员培训、3期48人次汽修培训,有效提高了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区教体部门还与“淮嫂”等职业培训学校合作,直接为酒店等服务企业培养一线工人100余人;与淮安技师学院合作,举办“青年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创业培训2期,人数达1200人次以上。区利用“法律明白人”进网格,深入开展社区走访和普法宣传,对职工群众热切关注的法律法规知识进行广泛宣讲,有效引导辖区职工居民树立法治思维、提升法治信仰。区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托网格收集处理矛盾纠纷信息,每周组织开展矛盾集中排查,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内矛盾纠纷发生和发展情况。联合村居法律顾问参与矛盾纠纷化解,至今未发生因工作不到位引起的矛盾激化、民转刑案件、群体性事件,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区总工会要求企业以法治引领和规范经营行为,指导企业强化运营中法律风险管控,多次组织“送法律进企业”活动,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劳动者实现合法权益保驾护航。日前,区总工会联合天成集团开展“职工大讲堂——送法律进企业”专题讲座,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帮助企业实现依法治企,夯实运营根基。讲座中,专家通过引用、分析建筑企业典型案例,重点诠释民法典中物权编和合同编的部分内容。经过授课,职工们对涉及企业经济活动的合同全面履行原则、债权人代位权、债权人撤销权等知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浦轩民 杜德明 崔立瑞 张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