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地方动态>区县工会

连云港赣榆区总多举措增强职工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发布时间:2021-08-13 浏览次数:


连云港市赣榆区总工会把职工好事办实、实事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职工“急难愁盼”出发,坚持需求导向,强化职能发挥,注重实用实效,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增强职工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勇于维权利增强职工安全感区总工会组织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能,切实当好职工权益的“保护神”。推进基层工会加强维权网络建设。行业性、区域性工会都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并配合人社部门做好仲裁工作,确保职工遇到劳动纠纷有人问、及时问、问得有效果引导区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发挥法律专业人才聚集优势,组织开展服务农民工行动,76名会员多次进镇、进企业、进社区,开展面对面法律宣传,并为弱势群体义务出庭。春节前夕,经过3天的集中援助行动,16名农民工拿到了20余万元工资款。区总工会还主动出击,加大对职工侵权案件、特别是无故辞退、无因解雇职工、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调查与参与力度。通过区总介入,纠正了一企业辞退2名怀孕女职工案。参与欠薪案督查,帮助农民工追加860余万元欠薪。下口船员工会参与6起海上纠纷调处,全部得到双方当事人的认可,没有一起诉讼到法院。

善于解难题增强职工获得感日前,在赣榆区中澳广场,快递小哥小周从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闫德壮手中接过体检卡,兴奋地说:“我干快递快两年了,有时一天要接上百个单子,可那都是为顾客送货送餐,收到‘回头礼’这还是第一次,工会‘娘家人’想的真周到呀!”赣榆区总工会抓住每年的春节、中秋节这两个节点,为困难职工送去过节礼品礼金。隆冬和盛夏,组织好“送温暖”和“送清凉”活动。当前结合夏季“三送”和疫情防控,区总筹集资金50余万元,为奋战在高温和疫情防控一线的职工以及社区人员送去防暑和防疫物资。为沙河镇、黑林镇、金山镇120名困难职工子女发放9.6万元助学金和学习用品。升级打造了3家符合规范化的女职工关爱室。投入48万元为全区困难职工发放慰问金。注重对农民工、八大群体、单亲女职工等弱势群体的关爱,有针对性地开展助学、助医。对患病以及家庭遭受意外事故的职工完成7662名互助互济会员入会,完善了职工的“第二医保”。38个家庭提供医疗补助金45万元。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五进”,关爱职工特别是女职工心理健康,引导至善社会工作事务所开展定向培训、心理辅导进企业活动16场次。引导社会组织成立“爱心驿站”,组织义工、志愿者以及爱心人士,帮助留守妇女儿童解决家庭生产及生活中的难题980多个。区总联合社会组织举办3场“榆你有缘”单身职工交友联谊会,300余名单身职工参加,32对男女职工牵手成功,工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红娘”。

乐于办实事增强职工幸福感从宁波返乡的小伙子小苏,在赣榆区海头镇电商园租了摊位搞起了直播,每天点击量过千,一天销售干鲜货2万多元。返乡创业、获得感满满的他说:“在外地打工,总是挂念家中老小。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工作,挣钱顾家务两不误,多亏了区工会举办的电商培训。”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赣榆区总工会通过办好技能培训会、就业恳谈会、岗位招聘会、示范报告会和贷款会办会“五会”,助力职工就业创业去年以来,培训职工1.1万余人,其中7000余人被本地企业聘用,4000余人前往东南沿海就业,月收入超过5000元;疫情期间,通过电商线上技能培训,960名农民工全部就地做起了电商先后举办3“就业梦·工会情”“春风行动”大型人才招聘会,吸引区内外200多家企业入场招聘,2100多人当场签订用工合同或达成用工意向帮助20家镇企业、职工解决创业贷款400万元,贴息金额20万元。区总工会还针对当地有近5万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每年毕业回家乡的大学生1000余人每年新增退伍军人300余名这一情况,在联系引导社会组织的过程中,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指导区移动电商协会举办抖音、快手培训班,采取线上线下直播模式进行教学。已举办13期培训班,有750余人参加培训,有350余名从事电子、海鲜、水果、蔬菜等电商产品网络直播销售。

针对职工最为关心的收入问题,把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作为为职工办实事的切入点。积极主动联系劳动保障等部门,针对企业实际,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进行指导和引导。重点抓住工资增幅、福利津贴以及女职工特殊保护有关条款等重点开展协商。今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工资协商率达92%,职工平均工资增长8.2%。多数企业还为职工发放生日蛋糕卡、过节费、降温补贴等。区总工会还抓住工资协商时机,实施“要涨工资,先长本领”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提升培训1.74万人次以上,从失业保险金结余拿出2000万元,用于补贴。对企业新招录的产业工人培训合格,按每人500元标准给予补贴打通“双晋升”通道引导企业以班组、岗位为主阵地,开展“首席技师”“金牌工人” “赣榆工匠”培树活动,组织和推动各行业、企业 “导师带徒”“师徒结对”,培育各类技术骨干136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重视职工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在城区繁华地段建设4300平方米,集健身房、瑜伽室多功能培训中心等为一体的职工驿站,常年参与活动的职工团队保持6个以上,动态参与活动职工达2000余人次。全区近300个职工之家、职工小家和职工书屋常年开门迎客,为职工送去丰盛的精神食粮。通讯员 伏在江)

 

 


作者: 伏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