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地方动态>区县工会

泰兴市总工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维权服务工作彰显“三泰”特色

发布时间:2022-01-04 浏览次数: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和维权服务是当前工会工作的重点之一,泰兴市总工会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推出创新举措,将工会组建的重心向新就业形态群体转移,将帮扶资助的杠杆向新就业形态行业倾斜,将维权服务的触角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延伸,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和维权服务工作彰显“三泰”特色。

一是发挥传统优势,创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泰模式”。组建行业工会工作是泰兴工会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亮点。90年代末,纺织行业兴起,泰兴市总工会就在黄桥镇探索组建纺织行业工会,有效发挥了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多年来,市总工会先后在全市19个乡镇(街道)、园区建立20多个行业工会联合会,对产业集聚、行业集群区域实行全覆盖,形成了“一镇一品”、“一镇多品”的行业特色。泰兴市总工会积极践行“哪里有职工,哪里就有工会”的建会理念,持续开展非公企业建会入会“百日攻坚”行动,并将触角向新业态群体延伸。2018年,泰兴市保安行业工会联合会正式成立并成功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标志着新业态群体建会工作拉开帷幕,全市6000余名保安从业人员从此有了自己的“家”。2019年,建立泰兴市快递(送餐)行业联合工会,吸纳会员1200余人。2021年,泰兴市家政服务行业工会联合会正式宣告成立,覆盖泰兴900多家家政服务企业的近3万从业人员。去年12月,全省“两新”组织和快递员等群体建会入会和维权服务现场推进会在泰兴召开。近期,市总工会正在组织对货车司机行业进行调查,筹备组建“泰兴市货车司机行业工会联合会”。今后市总工会将进一步加大新业态群体职工建会入会力度,不断夯实基层工作组织的覆盖面,提升基层工会组织的影响力,推动解决新业态劳动者入会难、会籍管理难、参加活动难等现实问题,有效维护新业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专注泰兴特色,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泰品牌”。行业工会的建立,为有序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市总工会全力推进“五大工程”,打造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泰品牌”。全力推进集体协商工程。市总工会将集体协商工作列入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最大限度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集体协商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由工会要求企业行业协商向企业行业主动要求协商转变;二是由简单地协商行业最低工资标准、行业劳动标准等方向向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转变;三是由支柱产业、传统产业、第二产业为主导向新就业形态全面发展方向转变。泰兴市总工会按照泰州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能级工资”集体协商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探索在新就业形态行业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现后在泰兴市快递(送餐)行业、泰兴市家政服务行业、泰兴市保安行业、古溪电商行业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相对集中的行业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2020年11月,泰州市总工会在泰兴召开“能级工资”集体协商推进会暨泰兴市快递(送餐)行业“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现场观摩会,市总工会归纳总结的集体协商“九步工作法”在全省得到推广。全力推进教育培训工程。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实际,市总工会通过网校、空中“云课堂”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安全生产教育。注重利用“身边人、身边事”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行“励志教育”,让他们学有榜样,干有标兵。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开展“争创文明职工”活动,联合市委宣传部和妇联、团委,举办“泰兴市最美快递(送餐)员”“泰兴市最美家政师”等评选活动,深度挖掘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奖励,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荣誉感、幸福感,提升社会对新就业形态行业的认知度、美誉度。全力推进技能比武工程。在全市快递(送餐)行业、家政服务行业开展比安全、比效益、比效率、比服务、比卫生、赛技能“五比一赛”活动,并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项职业技能竞赛。已经举办四届家政服务业、两届快递业务职业技能竞赛,有效地提升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全力推进驿家建设工程。市总工会在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的基础上,将“职工之家”“暖心驿站”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帮助行业工会调研落实“建家”阵地,开展建家活动。在大庆老人院等家政服务企业建立家政服务员之家、在美团等快递(外卖)企业建立职工小家。联合泰兴市邮政分公司,在全市39个邮政营业网点设置了“惠工邮路驿站”,联合美好超市和星地超市,设置了24小时服务“快递小哥驿站”12家,利用城管执法岗亭建设11个“惠工暖心驿站”;与城管局一起打造4个“城市劳动者港湾”, 与各大银行合作,将银行营业网点全部打造成“惠工暖心驿站”。 累计投入100余万元,为“驿站”配备了电视机、小冰箱、微波炉、饮水机、充电桩、急救箱、雨伞雨衣、书刊杂志等,服务对象已经超过5万人次。全力推进帮扶服务工程。市总工会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帮扶救助列入全市困难职工统筹考虑,不断健全面向全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帮扶服务体系,以广泛的影响吸引新就业形态平台企业建会,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建立“实名制”数据库。凡是建立新就业形态行业工会,统一在市总工会大数据平台建立“实名制”数据库,及时掌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际情况,对困难群体定期帮扶,投入25万余元为他们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开展“安康三送”活动。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列入“安康三送”的对象,已经连续两年向快递(送餐)员工赠送清凉“6+1”保障用品套件1200多件,发放免费健康体检卡1000份。开展节日走访慰问。在传统节日期间走访慰问特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给困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助学给予帮助,不断增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融入感。

三是健全“三大机制”,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泰常态”。市总工会着力构建“三大机制”,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由“盆景”变成“风景”,力求惠及更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一是建立健全定期会商机制。市总工会与属地工会、行业联合工会、新就业形态企业密切沟通联系,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及时了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生活情况,倾听意见建议;及时了解新就业形态企业发展状况和需要解决的难题,在员工招聘、培训,开展技能竞赛,进行帮扶救助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与相关职能部门定期不定期会商,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及时帮助新就业形态企业和员工解决矛盾和困难。二是建立健全集体协商机制。在行业正常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下,按照《江苏省一办法七条例》的要求,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推广“集体协商+专题职代会”模式。组织企业参加春秋两季“集中要约行动”,发挥好“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的示范作用,争取合乎条件的企业组建独立基层工会,在大《集体合同》框架下进行二次协商,不断丰富集体协商的内涵,不断扩大集体协商的影响。三是建立健全常态监督机制。一方面,通过召开职代会、组织职工代表视察等形式,定期对行业《集体合同》的履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确保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利益和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发挥工会组织的群众监督作用,对相关部门单位落实新就业形态行业企业和员工的优惠政策、便民措施、权益保障等情况进行监督,努力杜绝“一阵风”“烂尾楼”。通讯员 耿国先)


作者:耿国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