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冠九:29年如一日守护一方青绿
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一步步成长为江苏省太湖水质监测中心站站长、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党委副书记,生态环境监测领域专家,党的十九大代表。1993年,胡冠九在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就到了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29年如一日地一心扑在自己热爱的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上。
目前,由她主持或主要参与制订的“水质硫化物的测定流动注射-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HJ824-2017)”等近10项行业标准已由生态环境部发布,《地表水80项分析方法》学术专著成为该领域的全国蓝本,她被誉为环境监测“教科书”。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她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筑牢监测数据质量“生命线”
“毕业后虽是初入职场,但我感觉和所学专业非常对口,有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加上能用个人所学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觉得更有意义了。”
接到监测任务,制定监测方案,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仪器和试剂,从复杂环境基体中提取出待测的目标污染物,定性、定量检测,核验结果,出具报告……“环境监测职业是一个出数据的职业,我们作为环境的检验师,负责检测水、土、生物等环境介质中存在哪些污染物,分析数据是否超过标准,是否具有生态风险或者健康风险,如果有,则需要督促执法部门执法或者相关部门进行管控或修复。”胡冠九说。
2005年,吉林省吉化公司生产装置爆炸,大量苯类物质流入松花江,发生污染事故。胡冠九带队奔赴现场,与同事们一起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北风呼啸、千里冰封的中国——俄罗斯边界,三班倒接力监测,连续坚守5个日夜,采集分析了1143个水样,将一组组质控有效、数据准确的河流污染物监测数据提供给前线指挥部,终于,污染带在松花江同江段被成功截流,为防止污染团直接下泻至俄罗斯引起不必要的国际环境纠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重大环境污染监测,也是这次经历坚定了我对监测数据的质量要求,任何一个数据都必须真实和准确。”满怀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执着,胡冠九踏上了环境监测的漫漫征途,29年来,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快狠准”地处理每一个突发事件
2020年疫情发生后,作为监测人员,胡冠九冲在了最前面。“当时情况紧急,并不清楚新冠病毒的传染方式,也不知道环境监测的样品中是否有病毒,我在必须将采集的废水样品带回实验室检测时,同步做好样品消杀、分析人员保护等工作,避免发生交叉污染。”在此基础上,胡冠九牵头制定了全省的废水监测要求,为医疗机构和隔离点的废水水质监测提供技术支撑,确保排放的废水达到医疗废水排放要求。
“与具有通风装置等良好条件的实验室相比,应急监测现场环境恶劣,要想快速且精准地输出数据非常难。”胡冠九将突发事件下的环境监测视为难得的历练,如此乐观的心态和强劲的韧性让她每次都能顺利完成应急监测任务。虽然不分昼夜地与数据打交道异常枯燥,但胡冠九似乎早已习惯并沉迷于这样的寂寞状态。“胡主任平时话不多,但是谈起专业问题却滔滔不绝。”省环境监测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单阳说。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胡主任带领我们紧急赶赴四川德阳的应急监测现场,因高速不通且山路难走,在路上就耗费了四五天。”省环境监测中心分析测试部高级工程师李媛告诉记者,当时物资紧缺、条件艰苦,他们只能临时搭建帐篷,在帐篷里高达四五十摄氏度的温度下,对德阳地区及周边的饮用水源水质样品进行分析,出具数据1.1万余个,为数百万灾民喝上干净水提供可靠保障。
2014年,新通扬运河河水出现异味,百万人饮用水告急。执法部门怀疑有工厂排放苯胺类物质,经多方检测,胡冠九认定污染“元凶”是二乙基二硫醚。当地人都认为她“肯定弄错了,附近工厂就没这东西”。但胡冠九对检测数据非常自信。公安机关以此为线索介入调查,果然在运河上一艘可疑船只隐匿的船舱夹层内,发现了一种气味刺鼻的无色液体,经检测正是二乙基二硫醚。
面对一个又一个突发事件,胡冠九一次次毫不迟疑地冲锋在前。如今,她已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先进个人”“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国家环境监测尖端人才”等国家级荣誉。
让更多人为绿水青山“把好脉”
胡冠九劳模先进创新工作室现有成员20余人,平均年龄36岁左右。带出高水平监测队伍,让更多人为绿水青山“把好脉”,这是胡冠九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
“我们经常看着她瘦小的身影冒着严寒酷暑,在充满恶臭的厂区或者风高浪急的湖面上采样。”这是胡冠九给工作室成员们留下的深刻印象。“胡主任是我的好老师,感谢她这么多年来一直耐心地指导我!”省环境监测中心高级工程师高占啟激动地说,“从课题方案设计到课题结题,胡主任都亲力亲为。特别是2019年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期间,胡主任作为教练,每天陪我们集训,提醒我们注意每个细节,帮助减轻思想压力。在她的指导下,团队在全国33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了一等奖。”
在技术传承方面,胡冠九会利用课题申报关键节点,组织成员开小组会,让徒弟们群策群力提出建议和思路。工作室成立以来,已获得国家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江苏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2021年“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先后培养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江苏省技术能手4名、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个人二等奖1名,多名工作室成员成为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一流专家、“三五”人才,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科技服务业“百优”人才等。
“我在带领团队攻坚克难时,一方面要做好技术对接,另外还要运用好每次监测的成果。”胡冠九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如果结果我报给你COD、氨氮等专业术语大家可能都不太理解,但是如果直接说这个物质对人体有没有害,你可能更感兴趣。”当下,胡冠九团队正朝着把每一次的研究成果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以及出台更多的专业标准上持续发力。(陆夏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