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贾汪区总工会创新服务探索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新模式
近日,贾汪区总工会成立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并逐步进行实体化运作,人民调解员在网格员、楼长的配合下,多次化解矛盾纠纷,赢得了职工群众的赞誉。
共同发力,打好“多元化解”组合拳。近年来,贾汪区总工会探索劳动争议多元化调解新模式,综合运用法治宣传、法律监督、争议调解、法律援助、排查预警、法律体检、信访等多种手段,联合人社、司法、法院等共同发力,打好“多元化解”组合拳,快速化解劳动矛盾纠纷,及时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力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重点打造的法律服务品牌,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协商调解、法律援助等于一体,在各辖区内各基层工会设立“非诉讼服务中心”,以网格为基点,统筹网格员、调解员、律师、乡贤人士等各方力量,创新多元化服务形式,构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联调联动的多元调解模式,努力以和谐的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从源头减少诉讼增量,减轻当事人诉累,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专业化”让“多元化解”更高效。完善场所设施设备。“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典型特征就在‘多元’二字,除了化解手段多元,还有参与主体多元,主要是工会、人社、法院、司法四方主体,实践中具体到个案处置,参与化解的还涉及交通、应急、卫生、教育、企联等各职能部门,形成‘4+N’主体格局。”贾汪区总工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办公面积约300平方米,设有开放式服务大厅,包含了综合接待、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接待窗口,在整合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乡贤等资源的基础上,设立办公室、调解室、谈话室、法律援助联络点、援法议事室等,配备沙发、便民桌椅、饮水机等惠民设施。规范纠纷调解过程。目前,中心面向社会提供人民调解服务、法律咨询、立法民意征集、法律援助联络、特殊人群管理等服务内容。形成工会主导,联合人社、司法、法院等组建实体化阵地,资源更加聚合、力量更加集中、机制更加完善、联动更加顺畅,依托人民调解平台,线上、线下多方式递进开展调解,让辖区职工群众可以足不出户就能解决纠纷,维护自身权益。去年至今年10月,全区工会接待职工法律咨询300人次,为21名职工提供法律援助,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开展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活动30场,服务职工1.1万人。
“网格+工会”让“多元化解”理念落地开花。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在参与社会治理、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贾汪区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成立以来,办理委托案件921件,成功调解816件,为职工争取合法利益1360余万元,接受群众咨询6980余人次,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等提供法律援助141余人次。通过司法宣讲、以案说法、现场调解等方式,面向调解员、村干部、社区居民分类开展法治宣传活动,让“和为贵”融入现代法治治理体系,提升群众法治素养,增强群众多元解纷意识,提高基层组织依法解纷能力,推动“非诉社区”创建。在村居层面设立“非诉讼服务中心”将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做到大事不出街道,小事不出社区,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奋力打造以“无讼、无访、无案、无黑、无毒”为主要内容的“枫桥式”社区,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可以在小区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进一步创新维权服务手段,以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为目标,持续推动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提档升级,打造‘一体化’平台、‘一站式’模式,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积极实施法律监督,大力推进法律援助,畅通调裁诉相衔接,及时化解劳动争议纠纷,提高解纷实质效果,提升公众法治素养,尽最大可能将矛盾纠纷解决在社区、化解在基层,助力创建“劳动争议多元化调解”品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桑娟 曹兆辉 通讯员 徐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