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劳模风采

辉煌75载·与共和国同成长的江苏著名劳模风采展

发布时间:2024-10-09 浏览次数:


开栏语

75载波澜壮阔,75载芳华璀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职工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涌现出许许多多劳模先进,成为每个岗位的时代楷模。即日起,本报开设“辉煌75载·与共和国同成长的江苏著名劳模风采展”专栏,为一批至今仍在发光发热的劳模先进人物点赞。让我们继续奋发向前,以拼搏奋斗之姿,谱写新时代劳动者之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惠农兴农“活雷锋”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四川绵竹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援建项目负责人赵亚夫(右)

现年83岁的赵亚夫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带领数十万老区农民实现了“小康梦”,被誉为“一生惠农兴农的大地活雷锋”。他先后荣获“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他55年如一日,扎根茅山老区、传统农区,推广农业“三新”面积250多万亩,惠及16万农户,助农增收300多亿元,开辟了一条通过科技兴农、以农富农,建设“农民共同富裕、农业生态高效、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小康社会之路。

赵亚夫总是把“三农”问题时刻挂在心头,先后进行了三次探索。第一次是发展高效农业。把科学技术送到了田间地头,利用20棵草莓苗作为“火种”,建起了上千亩农业示范园,培养了一批种植大户,让一部分农民先富了起来。第二次是成立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抱团取暖,集中经营,市场化运作,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共同富裕。第三次是创造农业经营与农村管理“合二为一”新模式。依靠农民自己、依靠农业本身走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路。组建综合型有机农业合作社,创建有机农业产业园区,试点生态农业,并以戴庄为中心,向周边辐射。

赵亚夫曾动情地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我是党培养出来的,决不能辜负党对我的期望。50多年来,江苏丘陵山区的风霜,染白了我的双鬓,但不变的是我为农民服务的心。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劳模说过,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我再添一句,就是为农民服务到老。”

中国超声电机开拓者

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淳生

出生于1938年11月的赵淳生,曾前往法国留学,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为了振兴我国科技工业,发展我国自己的超声电机,1994年,他毅然回国,开始超声电机全新的课题研究,并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实际能运行的行波超声电机,填补了国内空白。

此后,他在超声电机的运动原理、机电耦合动力模型、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驱动与控制技术以及新型超声电机的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把我国超声电机技术水平推到国际先进水平。他主持完成的“新型超声电机技术”获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多年呕心沥血,赵淳生科研建树丰硕、贡献卓越,他现已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出60多种新型超声电机,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01项,其中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66项,应用于嫦娥系列探测器、多种卫星、智能炮弹等高端装备,打破了国外在超声电机领域的技术垄断,其中某些关键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赵淳生治学严谨,言传身教,培养了十余名博士后和一批中青年教师,指导博士生27名、硕士生25名。他对科学研究有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气,曾患肺癌,半年内两次手术,仍坚持在病榻上工作。2015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获评2021年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赵淳生从不向年龄妥协,现已86岁高龄的他依然奋战科研一线,为进一步推动超声电机产业化,迎接我国应用超声电机的春天,他将带领我国超声电机在世界舞台上再创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