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三机制推动技能人才质量跃迁
发布时间:2024-12-02 浏览次数:
近年来,张家港持续优化技能人才生态,助推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互为驱动,加速催化新质生产力。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32.25万人,培养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工匠等省级以上优秀技能人才130多名。
一是健全培训机制,提升服务就业的“精度”。创新引领省内首个“技能夜学”热潮,与开放大学、职业培训学校等充分对接合作,推出12类主题课程,利用“夜间模式”为各类劳动者精准“充电”,累计15.2万人次参与。在全市开展“送技下乡”工作,开设养老护理员、母婴护理员等契合农村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班。推动企业与本市职技院校、民办培训学校等建立“双基地”“双导师”的联合培养模式,为精准就业、稳定就业提供渠道。
二是完善培育机制,提升支持发展的“高度”。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年)》,从全市层面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启动建设“沙洲湖数字技谷”,计划每年培养和引进数字技能人才8000人。积极推进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实现企业壮大与人才成长“双向奔赴”。截至目前,全市技能等级认定备案企业达300家,高技能人才总量达13万人,特级技师及以上高技能人才8人。
三是强化激励机制,提升优化生态的“效度”。推出全省首款技能人才金融专属产品“张家港技能贷”,定制发布全省最高130万元的“技能优才卡”,有效促进技能人才创新创业。打通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与职业技能评价双向通道,全市累计有1200多名专业技术人才贯通为高技能人才,其中首席技师、特级技师、高级技师等230人。打造“港好有匠”工作室,邀请全国劳动模范泮延镇等高技 能人才开展匠星领学,构建本市技能传承、合作交流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