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江苏制造业增加值4.66万亿元 增长7.6%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三年全国第一江苏工人报讯 “去年我省制造业增加值4.66万亿元、增长7.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三年全国第一。”2月4日,省政府召开建设制造强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闻发布会。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人介绍2023年江苏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
省工信厅厅长朱爱勋介绍,江苏工业经济实现率先整体好转,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综合来看,主要体现在“四个新”上: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实现新提升。工业经济“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彰显,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超过全国3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4.66万亿元、增长7.6%,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3%,新建投产企业贡献全省工业经济30%的增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91.9、连续三年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67.9、连续九年全国第一。编制实施年度500项省重大工业项目清单,全年169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全部开工建设,172个项目竣工投产,全省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1%、9.1%,分别高于全国0.1个、2.6个百分点。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江苏梳理建立5145家重点企业库、3.6万家“1650”产业体系企业库,针对性制定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聚焦10个国家级集群,“一群一策”编制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一群一品”开展对接活动,高质量举办物联网、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全国性展会,省政府与中国商飞、中航发、中航工业、国机集团等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着力推动建设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产业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去年,成功获批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达到3家,并列全国第一。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26家。制定“1650”产业体系重大技术难题协同攻关实施方案,全年安排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工程化攻关项目59个,完成项目验收69个、累计121个。一批项目攻关突破,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
数实融合发展有了新成效。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1.4%左右。统筹做好免费诊断、行业实施指南编制、重点改造项目推进、试点示范培育、服务商建设等工作,两年累计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改造项目约5万个,2万余家企业完成改造项目约2.5万个,规上工业企业免费诊断覆盖率近65%。全年新增国家“数字领航”企业5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个、5G工厂97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企业1448家,均居全国第一;新认定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501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12个、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121个。
朱爱勋表示,2024年,工业经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但是,江苏工业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下一步我省将持续深化“1650”产业发展、企业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智改数转网联、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产业服务支撑等六大工作体系建设,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