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总工会:持续推动泰州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江苏工人报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工会作为党的群团部门,必须增强推进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找准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用实际行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泰州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聚焦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团结引领职工听党话、跟党走是党赋予工会组织的政治使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这一决策部署,需要我们工会组织不断丰富思政引领方式和内涵,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确保工人阶级始终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
强化理论武装,让红色课堂“燃”起来。聚焦党的创新理论,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泰州红色资源开展宣讲,引导泰州职工群众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自觉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坚定的理想信念、科学的思维方式、过硬的工作本领、显著的工作成效。
深化匠心育人,让劳模课堂“活”起来。充分发掘劳模工匠先进典型,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开展多层次、分专题、系统化的宣讲活动,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引导职工群众崇尚劳模、学赶先进,争做技术能手、争当大国工匠,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成就梦想、实现自我。
凝聚各方力量,让实践课堂“动”起来。坚持系统思维、统筹推进,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统筹推进建设一批职工思政研习社和劳动实践站,常态化组织包括职工在内的广大社会各界人士,参加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体验式、沉浸式宣讲,同时依托微信、抖音、B站等新媒体平台开展“云宣讲”,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聚焦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持续激励职工敢创新、爱创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培育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落实这些部署要求,需要我们工会组织在做深做优群众性创新活动、劳模工匠助企行、职工群众“揭榜挂帅”等“老三篇”文章的同时,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大力探索职工创新“新三篇”措施,营造激励职工创新的良好环境。
着力做好职工创新“股票池”大文章。通过组织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配资转股、股份合作制企业优化配股、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回购置股等形式,实现职工创新者多得的目标愿景和有利于企业长期留才用才的环境。
着力做好重大项目职工创新大文章。进一步拓展劳动竞赛内涵,增强职工创新导向,以单个重大产业项目为载体,开展重大项目职工创新专题劳动竞赛,真正做到荣誉激励围绕重大项目建设、职工建功落脚创新创造。
着力做好深化大学生“未来工匠”计划大文章。搭建泰州大学生“未来工匠”培育部门联动机制,推动在泰高校大学生技能竞赛与市级一类职工技能竞赛联训联赛,探索大学生技能竞赛优胜选手本地就业“特招”试点,涵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种子人才。
聚焦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保障职工享服务、受关爱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稳定是强盛的前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时强调“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职工群众面广量大,特别是新业态劳动者占比日益增大,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如何更好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直接关系职工队伍稳定、关系社会和谐稳定。
要做实困难职工帮扶。在重点做好建档困难职工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常态化开展送温暖活动,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职工开展临时救助,及时走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回应所需所盼,同时延伸服务深度,探索在档困难职工子女勤工俭学帮扶,组织困难职工家庭成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业困难人员开展职工创就业培训,增强困难职工及家庭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把安康权益放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探索建立职代会听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专题报告的有效机制,重点巡视检查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职工福利设施等直接涉及职工安康权益的落实情况。引导职工合法理性表达诉求,围绕打造“泰会调”工会法律服务品牌,分层级培育劳动领域新时代“工会枫桥”示范点,健全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协作联动机制,发挥“泰会调”劳动关系协调团法律援助律师作用,推进基层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和化解能力建设,积极防范化解劳动领域重大风险隐患。
要拓展工会普惠服务。依托工人文化宫,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办好职工素质提升课、文娱健身课、相亲交友课,让工人文化宫真正成为职工向往的学校和乐园。积极引导劳动领域社会组织服务职工群众,用改革精神加强社会组织服务能力和服务标准建设,不断增强工会服务职工专业化水平。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积极推进工会数智化建设,加大“微工会”的推广应用,实现工会服务阵地数字化连通,强化网上网下联动服务,在聚力一网通办“零距离”的同时,积极拓展普惠服务内涵,着力形成全天候、全覆盖的工会综合服务模式,努力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加精准、更加贴心的工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