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工会要闻

从白局说唱到食堂讲堂,从行走研学到数字云游,“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南京篇”有声有色——500余场思政“金课”实力“圈粉”

发布时间:2025-10-14 浏览次数:



江苏工人报讯  “南京白局是传承几百年的本地‘说唱’!”日前,以“劳模工匠进校园 唱响思政好声音”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示范宣讲暨“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南京篇”展示活动现场,南京白局代表性传承人芮钟科在题为《“90后”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创新》的宣讲中,时不时会来上一段南京白局。

在南京,这样生动活泼的思政课并非特例。从可以触摸南京工运红色脉搏的“行走的思政课”,到解读劳模工匠奋斗基因的技艺思政课,再到解锁理论学习鲜活表达的数字思政课,一场场形式新颖、内容鲜活的职工思政课正轮番上演。

自南京市总工会开启“中国工人大思政·南京篇”以来,各类特色化思政课堂一头响应新时代职工群众的多元化需求,一头对接南京红色工运资源、“两堂”阵地建设成果,并依托长效工作机制,将思政引领融入职工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各类职工思政课500余场,线上线下累计参与职工超5万人次。

行走的思政课:

走“红”更走“心”

“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回望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和百年工运精神,对我们当代青年职工来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一次动能的充电。”打卡南京红色工运文脉学习体验线路后,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职工、南京市首位“00后”劳模史先良写下这样的感悟。

去年,南京市总工会深挖本地工运历史资源,串联江南贡院明远楼、雨花台烈士陵园、王荷波纪念馆等17处红色工运资源,形成“先驱之路”“大国重器”“产业强市”“智创未来”4条线路,并将参观、宣讲和研学结合起来,打造出“行走的思政课”——“一条红线贯南北 因地制宜创新”南京红色工运文脉学习体验线路,构建起“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南京篇”的创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实施“扩点行动”,推动更多厂史馆、劳模创新工作室、职工书屋等资源作为新的点位纳入线路,截至目前,全市工运点位已扩充至63个。

在“一条红线”上,拉满职工群众“可走、可看、可感”的体验感。今年,南京工会开展红色工运文脉学习体验Citywalk,设计了“十里秦淮,守望明远之光”“滨江新貌,追寻工运之火”两条特色研学线路,现已接待职工超30万人次。推出“一条红线”云展馆,设置60处红色工运点位以及近20个VR全景展厅,24小时全天候开放。“没想到足不出户,就能来一场无须排队、不必远行的沉浸式红色工运文化体验。”东华公司工会职工高大为坦言,自己在线上“云游”的过程中懂得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

“行走的思政课”走“红”更走“心”。“徒步百里”间,信仰的种子已悄然种下。南京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引导职工群众打卡红色地标,将思政课从讲台延伸至城市肌理,从单向式灌输转变为交互式感染,推动形成了可触摸、可体验、可传承的职工思政工作新矩阵。

多元融合型思政课:

“活起来”更“潮起来”

来自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的劳模工匠代表王强将自己“精心调试呈匠心、做斤斤计较的行家里手”的奋斗历程娓娓道来;南京工人大思政课宣讲团成员黄庆庆深情讲述南京工会“赓续百年工运薪火 奏响强会创先强音”的故事;南京市劳模陶凯走进浦口中等专业学校实训课堂,将劳模精神融入人工智能知识传授;从鸭血粉丝、秦淮灯会、画舫到老门东、熙南里、箍桶巷,南京工人大思政课宣讲团成员芮钟科用南京白局串联起南京的地标、美食、非遗,让古老艺术焕发新活力……2025年全国示范宣讲暨“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南京篇”展示活动是南京市总工会打造多元融合型思政课的一次创新尝试。活动采用劳模工匠宣讲、诗歌朗诵、实训课堂等多种形式弘扬“三个精神”,并通过网络线上直播扩大宣传半径,让思政课“活起来”更“潮起来”。

不只如此,南京市总工会今年还开设了一系列多元化思政课堂:“宁工享·南京职工大讲堂”示范性宣讲活动整合南京都市圈工会工作联盟、南京群团组织资源,通过嘉宾访谈、情景宣讲、情景短剧等创新形式开展职工思政教育;“百年工运 强会创先”宁工享·南京工人大思政课宣讲展示活动、全市巡讲活动以“理论+故事”的方式,以小切口讲述大主题,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让“有意义”的理论变得“有意思”。

近年来,南京工会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创新打造“中国工人大思想课·南京篇”,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在大中小学设立劳模工匠兼职辅导员,并不断充实大思政课师资库,组织大思政课培训,同时穿插举办“百年工运知识竞赛”,激发职工学习热情,推动红色工运教育入脑入心。

“知”“食”共享型思政课:

“暖胃”更“暖心”

“以前我使用AI总感觉‘鸡同鸭讲’,知道了其背后的提问逻辑后,使用起来效率提高了不少!”长江科技园的青年职工在食堂吃完午餐后参加“解锁AI潜能,引领未来职场”沙龙,直言“课程干货满满”。

南京工会以“食堂+讲堂”的模式,让思政课变得有“知”更有“味”。今年初,“宁工享·职工食堂”建设入选南京市政府2025年民生实事,目前全市已建成50家职工食堂,每家均配备“宁工悦读”职工书架、图书,既温暖了职工的胃,又通过志愿服务、文体活动、技能培训滋养职工的心。江宁百家湖硅巷的“宁工享·职工食堂”里,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军分享成长经历和心得感悟,南京市职工大学老师传授职场沟通技巧等心理知识……在“宁工享·职工食堂”里搭建“宁工享·职工讲堂”平台,更是让职工食堂从普通的就餐场所,拓展为提供精神与物质双重食粮的“知”“食”共享型思政课堂新阵地,为职工思想铸魂、为职工前行“加油”。

建强专业宣讲队伍,是提升大思政课质量的重要一环。南京市总工会从劳模工匠、工会干部中遴选优秀师资,组建南京工人大思政课宣讲员队伍。同时,举办南京工人大思政课宣讲员培训活动,开设“宣讲中的舞台艺术、宣讲技巧”“宣讲 PPT 及短视频制作”等实操课程,通过鲜活案例激发学员的策划意识和创新思维,为打造高质量宣讲队伍夯实基础。

接下来,南京市总工会将全力打造“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南京篇”品牌,持续丰富“大思政课”的内容形式,不断深化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精心谋划更多具有南京特色的思政“金课”,把“大学习”课堂搬到生产一线、校园课堂、发展前沿,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声”入人心,走近职工群众身边,走进职工群众心里。(吴頔 陶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