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工会要闻

我省出台多项举措 加快锻造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

发布时间:2025-11-03 浏览次数:


江苏工人报讯  为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产业工人,近日,省总工会、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印发《加快培养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产业工人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全方位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素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措施》聚焦“思想引领、技能形成、职业发展”三大关键环节,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任务。《措施》要求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着力培养德技双馨的产业生力军。一是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全面融入大中小学教育教学,通过选聘劳模工匠担任兼职导师、开设“劳模工匠大讲堂”等方式,让工匠精神浸润校园。计划三年内实现高校劳模工匠导师、中小学劳模工匠兼职辅导员全覆盖。二是加强劳动教育实践。明确各学段劳动教育课时学分要求,并将工匠学院、劳模创新工作室、企业车间等场所打造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职业体验。三是深化“劳模工匠进校园 思政教师进企业”工作。建立“劳模工匠进校园”常态化机制,推动思政教师进企业参与生产实践,促进双向融合。同时,实施青年产业工人“青马工程”,联合高校每年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强化政治引领。

面对产业升级,《措施》着力构建衔接产业需求的技能培育生态。一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职普融通,根据产业结构适度超前布局专业,计划建设50个左右现代产业学院、30个省级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和50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二是构建工匠培育传承体系。支持劳模工匠参与教学,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堂。加快工匠学院体系建设,推广现代学徒制和“名师带高徒”,促进技艺传承。三是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强化校企合作,组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服务企业技术革新。同时,深入推进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四是促进知识学历双提升。鼓励高校扩大产业工人招生规模,实施“求学圆梦行动”,全省工会每年助力不少于5万名一线职工提升学历技能。

为打破成长“天花板”,《措施》致力于拓宽产业工人发展空间。一是吸引青年加入。实施“万企进校园计划”等就业服务,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职称评聘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提升职业吸引力。二是畅通向上通道。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支持企业面向产业链上下游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加快推进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畅通高技能人才向技术或管理岗位流动渠道,并在省级表彰中予以倾斜。三是贯通横向机制。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人人持证”,鼓励将职业技能证书存入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与学历教育学分转换互认,支持产业工人多元发展。

该《措施》的系统实施,将有力推动江苏省产业工人队伍规模、结构和素质与现代产业发展需求更加匹配,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