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地方动态

苏州工会努力将职工“心头盼”转化为“眼前实”——从指尖到心间,“随手拍”按下职工服务快捷键

发布时间:2025-07-03 浏览次数:



江苏工人报讯  “没想到随手一拍,就带来了改变。”苏州市民王婧月在“工会驿站随手拍”小程序上提交了“希望增加一次性纸杯”的建议,几天后,饮水机旁就多了一摞整齐的纸杯。从此,这些纸杯就成为高新区科技城锦峰路工会驿站的标准配置,服务着像她一样来来往往的劳动者。

这个贴心的细节,是苏州市总工会“随手拍·驿站提升”活动中萌生出的无数温暖故事之一。“工会驿站随手拍”小程序上线两个月以来,累计收到有效建议百余条,由这些建议带来的精细化服务,惠及全市140余万户外劳动者。

增设厕所和淋浴间、延长开放时间、添置可收纳折叠座椅……这些始于指尖的“微建议”,正汇聚成服务职工的“大变革”。不仅让职工们有了意料之外的小确幸,也让工会“娘家人”这个词儿有了更加具象化的表达。

驿站“小确幸”,职工“大点赞”

“以前送完午高峰的单子,想热个饭但是找不到地方,现在驿站不仅有微波炉,还配备了躺椅,非常方便。”每天中午,外卖骑手孙中金都会准时出现在饿了么苏州大学配送站工会驿站,这里已成为他的“充电站”。

休息、饮水、热饭、充电……对户外劳动者而言,工会驿站的“小确幸”是城市实实在在的温暖。

在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文萃路社区工会驿站,骑手小许对新增的厕所和淋浴设施赞不绝口:“这附近小店一楼多无厕所,现在上厕所、冲凉都方便!”

苏州各级工会坚持需求导向,像绣花般精准对接户外劳动者需求,织密“10分钟工会服务圈”。如今,全市1220家工会驿站年均服务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超140万人次。其中135个智能化驿站(含22个24小时驿站),让温暖全天“不打烊”,成为劳动者交口称赞的“温暖坐标”。

指尖“小建议”,服务“快响应”

如果说驿站配备的微波炉、饮水机、躺椅等设施是暖心服务的1.0版本,那么上线“工会驿站随手拍”小程序、启动“随手拍·驿站提升”行动,则是提供便利的线上服务2.0版本。劳动者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参与驿站服务的优化升级。

王婧月的纸杯建议,体现了工会对普遍性、易实现需求的快速响应。然而,并非所有建议都能如此平顺。户外劳动者反映最强烈的痛点之一——如厕难,就是一块更难啃的“硬骨头”。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文萃路社区工会驿站在厕所改造初期,因通风缺失导致异味难散,后续加装排气管需破开硬化地面、拓宽管道,并反复协调物业和居民。但这些困难并未动摇工会提升服务的决心。不断增设的厕所和淋浴间数量,正是苏州市总工会积极回应核心诉求、克服实际困难后的成果。

“随手拍·驿站提升”活动开展以来,参与者数以万计。“不管是驿站设施不足、环境欠佳,还是希望增加其他服务,都欢迎大家积极反馈。”苏州市总工会职能部门负责人说。

为高效处理建议,工会建立了闭环管理机制:通过小程序、换位跑一次、基层走访等多渠道收集建议,科学分类后精准交办给属地或责任单位,并跟踪反馈确保落实。特别是涉及设施改造或多方协调的建议,需要工会人员反复沟通、争取资源,才能将职工的“心头盼”转化为“眼前实”。

闭环“金钥匙”,解锁“幸福圈”

从“随手拍”的即时响应到“工情周记”的常态记录,从“百日万名青年职工大访谈”的广泛调研到“服务职工实事项目”的精准落地,苏州市总工会构建了完整的服务闭环体系。“工情周记”将走访调研制度化,“百日万名青年职工大访谈”活动累计访谈职工4.3万人次,收集问题需求1.9万个,为精准服务奠定基础。收集到的需求最终转化为服务项目,例如劳模工匠学历提升学费全额报销等政策,直接源自一线职工建议。

“过去工会工作往往是‘大水漫灌’,现在则是‘精准滴灌’。”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方世南指出,这体现了治理理念的升级,可概括为“三个转变”:工作方式上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服务;服务模式上从单一供给转向多元协同;评价标准上从完成任务转向职工满意。

这种创新正转化为制度成果,如《工会驿站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的制定,“10分钟工会服务圈”通过数字化手段持续完善。从设置充电柜到定制化设施,每一个通过“随手拍”实现的改变,都诠释着“职工驿站职工建”的服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