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工会帮就业”搭起双向奔赴桥梁
立体招聘、创业扶持、“关爱·圆梦”江苏工人报讯 近日,小沈等失业人员在参加泰州市姜堰区总工会主办的护工培训后,顺利与区中医院物业签订劳动合同,正式上岗。该区总工会依托“姜堰区职工维权服务一体化平台”,通过线上收集求职者的就业需求,与职企双向对接,已举办了面点烘焙、家政服务、新媒体直播、护工护理、农民工创业等多种培训班,帮助就业困难人员掌握一技之长。
今年以来,省总工会聚焦转岗待岗职工、困难职工、有就业援助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群体,以“工会帮就业行动”为核心,统筹线上线下资源,强化精准服务,助力求职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数智赋能让就业服务“触手可及”
丹阳小伙蔡新宇,毕业于镇江高等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6月14日,他在“职工之家”APP的线上平台看到市总工会在直播招聘,于是立即赶到“工会赋能 职引未来”丹阳2025年工会帮就业行动招聘会现场,体验了数字化招聘专区的职位匹配功能,获取了几个适合自己的岗位,随后分别与用人单位进行了积极的面对面交流。尽管没有教师岗位,但他以其踏实和细致的性格获得了江苏宇天科技有限公司的仓管员岗位,迈出了先就业再择业的重要一步。
当天,丹阳市总工会联合市人社局在招聘会现场特别设立了数字化招聘专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求职者信息进行精准匹配,实现了就业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同时还配备专业的职业指导师,为求职者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市场趋势,明确职业定位,提升就业竞争力。
数智化建设,让工会就业服务更具温度与活力。在招聘会、技能培训等各种活动中,各级工会设立“就业帮扶云”服务专区,安排引导员,通过“一企一码”“一人一码”实现现场扫码注册。目前全省在“就业帮扶云”平台入驻企业8437家,发布岗位13028个。与此同时,多元立体招聘服务体系逐渐形成,线上线下协同发力。上半年,全省工会累计举办招聘会786场,其中新就业形态专场140场,依托职工之家APP开展就业直播招聘65场。就业服务超50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2.6万余人。省总打造省级招聘品牌“职等你来”,发挥省职工服务中心手臂作用,联合南京、南通等多地工会举办春风送岗、民营企业等专场招聘会,赴县市区及职业院校开展招聘活动,截至目前,8场招聘吸引722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2838个、需求19617人,现场投送简历10216份,达成就业意向2193人,网络直播在线观看超316万人次。
各地积极创新招聘模式,南京打造“家门口”招聘会品牌,80场线上线下招聘提供近万个岗位,并推出“AI就业沙龙”,助力职工掌握数字化技能;无锡创新“就业+文旅”模式,在惠山古镇举办招聘夜市,吸引50家企业参与,线上观看超44.8万人次;常州通过“工会帮你来就业”系列活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线上直播招聘观看量达7.9万人次。海安市总工会打造“劳模直播招聘”平台,2万多人次在线观看。
“关爱·圆梦”点亮青年学子未来
今年暑假,江阴女大学生俐俐通过“关爱·圆梦”项目进入富仁科技实习。她的母亲卜女士是一位患有一级听力残疾的离异职工,家庭经济压力沉重。“这是我人生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实习。”俐俐说,“从简历制作、面试准备到进入公司,工会给了我很多支持,也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
“关爱·圆梦”工程由无锡市惠山区总工会2014年发起,2020年在全省推广。截至2024年底,全省建立就业实践基地1029家,累计发动爱心企业4534家,提供爱心岗位33378个,引导青年学子1.7万余人次参与勤工俭学,累计获得报酬3561万元。
今年,省总工会联合省教育厅、省人社厅、团省委,继续实施“关爱·圆梦”青年学生就业成才帮扶工程,面向困难职工家庭子女、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实习见习、勤工俭学岗位,上半年动员爱心企业提供实习岗位7000余个。
在无锡,“关爱·圆梦”连续第7年被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6月30日,共招募爱心企业493家,提供爱心岗位2526个。随后,市总工会与高校合作开展实习见习岗位校园招聘活动,参加招聘会的爱心企业达130家,吸引求职学子7000余人。无锡学院学生熊智怡,现场与无锡天翼时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约,进入新媒体运营岗位实习。
常州征集“关爱·圆梦”就业、勤工俭学、实习见习岗位4718个,并为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建立“一人一档”,进行“一对一”就业指导;镇江市总工会与镇江市职业高等技术学校、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携手合作,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提供暑期实习岗位,特别关注新入学的、户籍在本省的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以及单亲家庭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每人1000元的特别实习补贴。
创业扶持放大“倍增效应”
“今年3月已经收到第一笔利息补贴1.67万元,这是第二次申请,‘工惠贷’切实助力企业蓬勃发展。”近日,无锡环球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负责人戈总在收到50万元“工惠贷”后长舒一口气。这是一家专门从事国内国际旅游服务的企业,近两年出境游火爆,企业借助自身良好的品牌服务,收获了大量国际旅游订单,但产生的大量垫款导致企业临时资金短缺,限制了企业继续接单的能力。
无锡环球国旅的故事并非个例。
在徐州睢宁,江苏祥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连续两年使用工会创业贷款购买原材料,“50万元‘工惠贷’,缓解了我们企业的资金压力,让我们轻装上阵,更好地发展。”公司财务负责人张冠楠感激地说。徐州市总工会去年通过创业贷款扶持企业229家,促进职工稳岗就业6261人。2025年以来,发放“工惠贷”职工创业贷款4682万元,补贴利息112万余元,扶持企业102家,带动职工稳岗就业2404人。
上半年,全省工会一方面聚焦产业特征、围绕企业需求,针对转岗待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帮助2.1万余人次提升了就业技能;另一方面,强化创业扶持倍增效应,培育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工惠贷”项目,发放创业贷款贴息超320万元,扶持2124人创业,带动就业近4000人。
今年以来,无锡“工惠贷”为79家小微企业提供贴息支持,助力旅游、体育用品等企业扩大规模;苏州“工会创业贷”发放贷款3500万元,帮助小微企业45家,惠及职工共计753人;宿迁已受理职工创业创新项目贷款申请110个,撬动银行贷款1400万元,发放补贴金额26.17万元,有效激励职工创业创新。
“我们将继续围绕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聚焦重点群体,创新服务模式,强化责任担当,为助力‘经济大省挑大梁’、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工会力量。”省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