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技师学院以徐工方案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近日,徐州工程机械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徐工技师学院)迎来一批特殊新生——32名手持大专、本科文凭的“回炉”学生,放弃传统职业路径,投身智能制造技术、智能装备运行与维护等技能专业学习。
报到的人群中,22岁的张欣格外抢眼。去年,她从一所专科院校毕业,在求职市场上“蹉跎”了一年后毅然辞去没有发展空间的工作,报考徐工技师学院,选择学习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掌握一门技术,更好地彰显个人价值!”无独有偶,吴旭阳、郑超、主晓鹏等报考徐工技师学院更想将大学学习的理论找到技能的落点,“知行合一,操作和制造工程机械设备更有意义!” 据统计,本次徐工技师学院招收的32名大学生中,本科层次5人,制造业相关专业25人,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与装备制造匹配专业占比35%以上。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技能中国”行动等政策陆续出台。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在增加国家核心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被空前提升。在企业高素质技能工匠更是“香饽饽”。徐工集团构建了创新构建产业工人“Y型”职业发展通道体系,以技能人才操作族职位职级为载体,纵向构建“新八级工”技能等级认证、畅通从学徒工到首席技师技能等级发展通道,薪资待遇也逐步上升。横向层面,畅通操作族跨序列流动、晋升,实现技能人才向管理、工艺等序列流动,推动技能人才多元发展。实施产业技能人才全生命周期关爱,给出真金白银的薪资利好。如给予技能竞赛获奖者2000元到10万不等的技能奖励,给高素质技能工匠持股分红等,自上而下贯通的技能人才崇尚氛围让大学生们看到了更加广阔的未来。
徐工技师学院是由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领军企业徐工集团独资兴建的具有工程机械特色的现代化技工院校。校企一体、产教融合是其最鲜明的标签,独有的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贯通融合的生态,让其能够紧跟产业转型实现办学育人的快速转舵。近年来,学院保持专业改造和更新率30%,联合企业开办定制班20余个,共建产业学院近10个。构建纵向贯通人才服务到教育技术解决全套方案输出,横向覆盖国际化人才定制培养、基地共建的全球化业务矩阵。适应徐工全球化发展开办的首批中德合作高技能人才定制班近40名同学毕业就业率100%,一年后40%奔赴海外售后服务岗位,年薪超20万。该校负责人介绍,今年,徐工技师学院招收800余名学生,高中及以上生源占比超40%,技师培养层次新生占比超70%,形成了多起点、多途径、多元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更贴合市场、更贴近企业培养人才才能有效解决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矛盾。(来源:江苏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