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地方动态

丹阳产改提质升级:让产业工人“有为”更“有位”

发布时间:2025-08-05 浏览次数:

全国验光与配镜职业技能竞赛上,参赛技工眼神专注;企业职代会上,工人代表热烈讨论;校园礼堂内,劳模工匠的奋斗故事引发年轻学子阵阵掌声……这些场景,是丹阳市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丹阳市总工会锚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纵深推进目标,全面激发了产业工人技能跃升、创新转化、产业升级的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聚焦工人成长、企业共赢的特色之路。今年以来,丹阳市产改工作蹄疾步稳:新增试点单位22家,试点类型覆盖多元产业、触及重点区域,初步形成“扩面提质”新格局。

产改带来了哪些变化?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90后”职工徐盼盼以亲身感受给出了答案:技能得到提升,待遇有所提高,价值也得到了体现。

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徐盼盼是该公司的一名碳纤维研发工程师。从新人到技术骨干,徐盼盼完成多项提产增速项目,并对新一代T1100级碳纤维进行产业化验证。而由她带队研发的高强高模高韧第三代高性能碳纤维HM50E已经量产并运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该产品进一步完善了国产碳纤维产品体系。

“产改政策好,公司给我们提升技能的机会,搭建了良好的成长平台,也让我们找到了努力方向。”回顾去年5月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的时刻,徐盼盼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徐盼盼的感受,只是产改赋能的一个缩影。

丹阳从思想源头破题,提升产业工人的主体地位。“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的“双进”活动成为重要抓手,通过报告讲座、线下寻访和访谈交流等形式,活动深入中小学、职业学校和重点企业,累计覆盖2万人次。与劳模零距离互动,在工匠精神中感受榜样的力量。听完“双进”讲师团的课程后,一名眼镜企业工人感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实现人生价值,我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了。”

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产改”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内涵。丹阳找准产改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结合点,搭建创新技能平台,出台《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与管理办法》。近年来,丹阳承办全国验光与配镜职业技能竞赛决赛、江苏省眼镜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等。以赛促练、以比促学,一线工人技能水平整体跃升。

“我们还从校企合作切入,依托市职工学校、万新学苑等平台,开设思政、专业、技术课程,三年累计培训眼镜行业职工3万余人次。同时,摸排产业链人才需求,对接中北学院等本地高校,定向培养视光学、配镜专业人才,三年累计输送1.3万余名技术骨干,打造知识型、技能型大军。从思想到技能,丹阳产改双轮齐驱,工人群体焕发新活力。”丹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产改的落脚点,更在于解决产业工人的“急难愁盼”。夏季安康“三送”高温慰问活动,为一线劳动者送上清凉;普法培训、法治宣传、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提高职工学法用法水平及法律维权意识;新启用5家“志愿服务·工会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暖心贴心的便利服务……从医教养安到衣食住行,织就了一张全方位关爱网。

产改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需要资源整合多方携手。丹阳强化基层工会建设,工会干部培训通过培训班、观摩会等形式展开,确保乡镇工会“带好队”、试点企业“不掉队”。更关键的是跨部门协同,与人社、科技、应急、教育等部门联动,借势发力。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全镇区推进、全行业覆盖、全产业提升的目标,让产业工人‘有为’更‘有位’。”丹阳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景荣平表示。来源:江苏工人报